聯系人:付總
手機:19932127103
微信:19932127103
網址:www.ch-coptic.com/
地址:河北省石家莊市高新區天山大街266號4號樓913室
謝謝邀請。
為什么古代修皇陵用的木材要用從四川運過來?
杜牧的《阿房宮賦》中一句“蜀山兀,阿房出”,影響太大了,給人的誤導就是古代的皇陵、宮殿所用的木材是來自四川。
其實,古代陵墓所用木材并不多,地下建筑部分更多的是用磚和石料,只是地面建筑用木料。而且歷朝歷代的特點也不一樣。
漢代普遍用橫穴式的洞穴作墓壙,用磚和石料筑墓室,在形制上模仿現實生活中的房屋。魏晉南北朝時代的墓葬制度,大體上承襲漢代。隋唐五代少數是"積土為陵"的以外,大多數都是"依山為陵"。宋元時期,中原和北方地區的墓,最富有特色的是一種仿木結構建筑的磚室墓。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墓,與同地區的唐墓相似,除了豎穴土坑墓以外,主要是簡單的長方形磚室墓。明朝的皇陵的形制承自北宋的帝陵,基本上仍沿漢唐以來的舊制。
總體上說,修陵墓所用的木材并不多,所用木材多是作為施工中作為工具使用,吊裝、滾運大塊的石料。
真正從四川運送木材來修建皇陵的,不是所有的古代,而是明朝。而且不是所有的樹種,只是被封為“神木”的楠木。
《明史》中有記載,永樂四年,工部尚書宋禮,親自到四川督辦楠木采伐,到永樂十四年,“良材巨木,已集京師?!?/p>
但是,這些楠木并不是為了修皇陵,而是為了修故宮的。
第二次大規模采伐是于嘉靖年間,是因為兩次火災,燒了太廟和奉天殿等,需要維修重建。派工部侍郎潘鑒等先后到四川、湖廣等地采辦楠木。
第三次是萬歷二十四年開始,也是因為火災燒了坤寧宮、乾清宮等。派工部人員去川、貴、湖廣采辦楠木。
正是因為明朝為修建宮殿的大量采伐,導致楠木稀少。
到清朝時,康熙皇帝維修宮殿,康熙八年四川巡撫張德地僅僅采辦到楠木80株。
到雍正年間,為修建萬年吉地時候,已經采伐不到可用的楠木,只好改用松木。
所以,阿呆在這里要說的幾點如下:
1、從四川采伐的木材,不是所有樹種,只限于金絲楠木。不是砍光了所有的樹。
2、采伐的木材不是用于建造皇陵,而是建造和維修宮殿。
3、采伐的期間主要是明朝。
4、采伐的范圍主要是四川,后來延伸到湖北、貴州等地。
那么,為什么非要采用金絲楠木呢?
金絲楠木生長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闊葉林中。主要產于中國四川、湖北西部、云南、貴州及長江以南省區。木材有香氣,紋理直而結構細密,不易變形和開裂,為建筑、高級家具等優良木材。木材表面在陽光下金光閃閃,金絲浮現,且有淡雅幽香。
由于金絲楠木粗、直、結實,不易變形,不被蟲蛀,是上好的建筑用量。倍受皇家青睞。